外部世界是否存在

Untitled

1. 碎碎念

最近沉迷一个podcast,叫做《环形散步》,这个节目是两个设计师主持的,对我而言,最大的乐趣在于从忙碌的社畜生活中,挖掘出对生活中一些小事的想象力,唤起听众对生活的热爱。

这个podcast提到《环形散步》是取材自博尔赫斯的《环形废墟》,因此我就尝试去读了这篇小说,一下子沉浸其中(甚至读的第一晚还做了一个有关的梦),但是总感觉不能完全理解小说背后的哲学思考,因此尝试研究哲学,希望能够更好的理解博尔赫斯,除此以外相信也能给自己的人生带来更多的思考。

看知乎上推荐,哲学入门的书籍很多都是xx导论,在我看来都太过学术,因为纯粹是个人自发使然,坚持下去,保持热爱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我选择了这本《你的第一本哲学书》。这本书会讨论哲学中的几个基本问题,不会给出明确的答案(哲学可能也没有明确的答案?),文笔间带着哲学的推理过程去引发读者的思考,我决定记录下。

2. 是否存在外部世界

2.1. “外部世界”是怎样的概念

首先,我想先讨论一下“外部世界”这个概念,何为外部世界?

“你所相信的其他一切东西:太阳、月亮、星星、你住的房子和周围邻居、历史、科学和他人,甚至于你自己身体的存在,这一切必须都建立在你的经验、思想、感受和感官印象的基础上。这就是你可以直接依赖的一切,无论是你看到这本书在你手上时,或者感到地板在你脚下时,或者记起是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时,或者想到水的分子式是H2O时,都是如此。除了你的内在经验和思想之外,其他一切都离你很远,并且只有通过你的内在经验和思想,才可能为你所知。”

这看起来是一个很符合人类直观的描述,我们的眼睛看到了太阳,我们的思想和经验判断其为“太阳”。

我们认为“太阳”是外部世界的一部分,而我们意识(综合感官,思想等各种方式)到了他们。

2.2. 假设外部世界存在

高中哲学是围绕“辩证唯物主义”的讨论,我们接受的教育让我们相信,“物质是存在于意识之外,可以为意识所反映,而又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这种哲学观念下,外部的世界作为一个物质世界其实是一个客观的存在。

我们可以为此解释:太阳发出了光芒,因此我们的眼睛看到了它,进而产生视觉经验,让我们意识到了它的存在。

作者在书中提出辩论:

“它必须建立在你的感官证据上。但是,你之所以能够用这些感官证据来说明视觉经验是如何产生的,只是因为你已经在意识中预设了外在世界的存在。但这一预设正是我们所怀疑的问题。如果你用自己的感觉印象去证明感觉印象的可靠性,你就是在循环论证,无法取得任何进展。”

我们无法完全相信我们的感官证据,因为无法证明其可靠真实,这样说不免依然很抽象,我们具体一点,想象以下画面:

“很可能你把这些东西当作外在的真实世界,而它们不过是一场大梦或者一个幻境,你却永远无法从中醒来。不过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当然不可能“醒来”(不可能像你会从梦中醒来那样),因为这种幻觉意味着并没有一个可以让你醒来的“真实”世界。所以它和正常的梦或者幻象还有所不同。我们一般所认为的梦是这样的:人们梦见自己在大街上狂奔,身后追着一台杀人的割草机,而实际上这一切不过发生在他们脑海里,此时他们正躺在真实的房屋中一张真实的床上。我们也认为,人睡觉的时候,因为在大脑中发生了某些生理作用才会做梦。”

“梦”是一个很具体的过程,能够被人们感知和观察到,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在梦中会认为梦中世界就是真实的世界,我们感受到真实,是因为梦中的我们真真切切的靠梦中的感官和内在的经验判断不出这是梦境。

这个例子让我想起了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中的《环形废墟》,这个故事讲述一个魔法师在梦中造出了一个“幻影”,后来通过火神,魔法师给了幻影生命(在我理解上,就是有了意识,意识到自己活着,作为一个生命一样活着)。至此,这个世界上只有魔法师和火神知道这个生命的幻影身份。后来,魔法师为了避免幻影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幻影而沮丧,派他到山下去,幻影走上了和魔法师一样的路,重复造生命的过程。最后,魔法师所在的小山起火:

一片云彩像鸟一般轻灵地飘到远处小山顶上;接着,南方的天空成了豹子牙床似的粉红色;然后,烟雾在夜间锈蚀了金属;最后,禽兽惊恐地四散奔逃。几百年前发生过的事情又重演了。火神庙宇的废墟再次遭到火焚。在一个飞鸟绝迹的黎明,魔法师看到大火朝断垣残壁中央卷去。刹那间,他想跳进水里躲避,随即又想到死亡是来结束他的晚年,替他解脱辛劳的。他朝火焰走去。火焰没有吞噬他的皮肉,而是不烫不灼地抚慰他,淹没了他。他宽慰地、惭愧地、害怕地知道他自己也是一个幻影,另一个人梦中的幻影。

我们如何能够证明,我们不是博尔赫斯笔下的那个“另一人梦中的幻影”?如果真如此,我们在我们的世界“创造”东西来实现我们作为生命的意义,不过只是一场梦中的点缀,梦醒,一切皆为虚无。

2.3. 假设外部世界不存在

让我们来假设外部世界不存在,在此基础上,我们看到,感受到的任何外部世界有关的东西,皆是我们“意识”到他们的存在而已。

“从中我们可以推出一个最为极端的结论:只有你的意识才是唯一存在的东西。这种观点被称为唯我论(solipsism)。”

在唯我论看来,世间一切皆是“我”个人意识的产物,就比如这篇笔记,可能只是“我”个人意识的产物,其他人不一定存在,只有“我”唯一存在。即使存在他人阅读,也只是我意识中的他人去阅读我意识中的笔记。

可是,如何能够证明“世间一切皆是我个人意识的产物”呢?如何证明我是世界上唯一存在的东西。

在这种观点下,“因为我意识到了万物,所以我相信万物都在我的意识中,不存在外部世界”。

这个论证有一个最大的漏洞在于,我们任何论证都是基于个人的意识,对于意识之外的东西,我们如何解释呢?对于我们意识范围之外的东西,我们一无所知

2.4. 外在世界的怀疑论

书中给出了怀疑论的解释:

“如果你以在你意识之中的东西为基础的话,你也不可能知道在你意识之外就没有一个客观世界。或许更温和一些的说法才是正确的答案:你只能知道自己的印象和经验,除此之外就一无所知。或许有一个外在世界,或许没有。如果有一个外在世界的话,它和你所看到的世界或许完全不同,或许差可比拟,但是无论怎样,你都对此一无所知。这种观点被称为关于外在世界的怀疑论(skepticism)。”

怀疑论亦可以做更深层的推理:我们只能意识到当下的内容,其他都无法确定

“你怎么知道自己不是几分钟前才开始存在的,而一开始就有了现在的完整记忆?如果要证明你不可能是几分钟前才开始存在的,你只有把记忆当作是对过去所发生的事情的记录,而这一信念又依赖于过去的确有事情发生的信念。但是如果你相信过去的事情的确存在,而以此证明你在过去存在,这还是一个循环论证。你是已经假定了过去的真实性,用来证明过去的真实性。”

2.5. 外在世界的确证论

首先是关于“实在”的理解:

“在一般的科学思维中,我们要依赖于普遍的解释法则,以便从世界最初看上去的样子,过渡到关于它实际面目的概念。我们尝试用理论术语去解释现象,这些理论术语被认为是描述了现象后面的“实在”,而这种“实在”我们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

在此基础上,如果我们讨论一个永远没有人能够发现的“外在实在”是没有意义的。比如如果一个人做梦,永远不会醒来,因为没有任何概念可以与之“相对”,梦醒不来永远无法被观察到,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实在,就是我们认为的真实世界。这种观点被称为确证论(verificationism)。

可是,这种解释建立在“实在”是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东西,是否存在一种实在的外部世界,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或者没有相对的概念让我们观察到?我们能否理解这种实在?